【烟台日报】全国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现场会在烟召开 部分残疾儿童有望“送教上门”
本报讯(YMG记者 夏丹 实习生 李思思 通讯员 季文豪 姚玉勃)“建立三位一体合作培养师范生新机制”、“今后残疾儿童有望‘送教上门’”、“更加注重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昨天,在鲁东大学召开的全国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带来了利好消息。
三位一体合作培养师范生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人数约为1700万人。”刘利民表示,在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我国在吸收、消化国外的优秀经验,创造很多自己优秀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热点、难点问题,例如教师的待遇问题、农村教师周转房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如代课教师问题等,因而,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刘利民表示,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我们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各地各师范院校要面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这五类教育的现实基础和长远发展,积极创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这五类教师的培养工作,大力推动教师教育模式、课程、教学、实践、师资五大方面的改革,探索建立师范中的招生、培养、评价、激励、就业五项保障措施,建立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
部分残疾儿童或“送教上门”
从特殊教育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人数不断增加,教师培育培养力度一再加大,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比中小学教师工资高出15%,由于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十分辛苦,并且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因而有希望将特殊教育教师工资进一步提高。另外,我国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刘利民提出要将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到85%,对此有三个措施:一是加大特殊教育的建设力度,使四万名特殊儿童可以进入到特殊学校学校;还有十几万名特殊儿童采取“随班就读”的教育方式;最后针对一小部分残疾儿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法。刘利民强调,普及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不能少”。
更加注重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话题。在刘利民看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统筹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这五个学科,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这五个学段,统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考试五个环节,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调研人员、一线教师、社会力量五个资源,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五个阵地。
这意味着教师工作要更加注重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建设,更加注重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刘利民表示,目前,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师德建设的探索,例如浙江省在全省建立了每学期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从今年起,把师德师风纳入对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考核。重庆市出台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质量十项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3-03/29/content_288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