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鲁东大学“第一书记”积极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



发挥优势 真情付出

2012年春,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鲁东大学肖斌、仵延谊、隋成志三位同志进驻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分别担任贺家村、后坡徐村和后孟桥村的“第一书记”。三位“第一书记”以深厚感情和扎实作风,迅速融入当地干部群众之中。他们真心实意为百姓解难题,脚踏实地为村里搞建设,着眼长远为农民谋发展。近一年来,三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党群关系和组织建设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也从中获得了温情的关怀和可见的实惠。

利用资源,发挥优势。他们充分利用鲁东大学的教科研资源,为三个帮扶村的经济发展服务。水湾冬枣历来以香脆可口、个大水丰、营养充足受到人们的喜爱,颇有名气。三位“第一书记”到村时,正是冬枣种植时节,而此时,枣树极易患上一种叫“红蜘蛛”的病,而且成片受灾,村民不得不十天打一次药,这样一年下来,每亩地的花费近千元,增加了冬枣种植成本。三位书记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联系鲁东大学的农林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现场考察调研枣树种植情况,制订管理措施,为当地枣树找到了一种药害小、杀虫快的新农药。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接受科学种枣技术,他们每个月都邀请专家到村里,讲解枣树种植与管理知识,为贫困户选聘技术员,选购有机肥料,降低了冬枣种植成本,提高了冬枣品质。

这三个帮扶村各有部分闲置的盐碱地,适宜发展有机农业。他们积极穿针引线,与鲁东大学的农业专家共同商讨发展规划。2012年年底,鲁东大学食用菌专家蔡德华教授特意带队到水湾镇就蘑菇养殖产业进行考察、洽谈。从蘑菇种植、技术支持到蘑菇的销售和再加工,拟定了详细的发展方案。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积极运作中,预计在年内规模投产。这三个村的参入农户,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多元。

联通校乡,增进感情。三位“第一书记”把大学校园的气息贯注到帮扶村,让农民的孩子了解大学的生活,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改善生活的勇气和理想。去年6月份高考结束后,他们在村里的宿舍就成了许多村民为孩子高大学填报志愿的“咨询点”,他们也利用教育资源丰富、对高考填报比较熟的优势,热心为群众服务。后坡徐村有个考生叫马静,父亲两年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并欠下了六万余元的债务,马静和妹妹的学费只能靠母亲外出打工。这次高考,马静成绩超出一本分数线23分。“第一书记”仵延谊格外高兴,把马静带到办公室上网查询报考信息。马静想报山东师范大学,仵延谊立刻打电话给朋友,询问往年录取分数。在仵延谊的指导帮助下,马静成功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同时,仵延谊提前为她申请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并自己捐款1000元,为马静解决了第一年的学费。

8月份,鲁东大学的“第一书记”们又利用暑假之机,联系本校的艺术团来水湾,在三个所包村与群众联欢。学生们把村里的儿童和小学生组织起来,自编自演节目。孩子们很踊跃,放弃了所有补习班,就要跟大学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在一起。暑期活动结束时,三个村的孩子们对大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有个孩子说得很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像哥哥姐姐那样的大学生――往往,这种经历,能够改变农村孩子的一生。

访贫问苦,真心付出。三位“第一书记”用一颗真心与群众交流,用一份从内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感情,为群众服务。吴清义是贺家村的一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贺家村“第一书记”肖斌在村子里走访时,无意中得知了老人的出生日期,就暗暗记了下来。去年9月1日,肖斌买了蛋糕、牛奶和罐头,约上另外两位“第一书记”,一起去给老人过生日。三人走进那间土坯房时,老人正吃着一碗难以下咽的隔夜饭,三位书记着实觉得心疼,肖斌立刻把随身带的200元钱递给老人。得知三位书记的来意,老人既惊讶又激动,抹着眼泪说,他无儿无女,活了76岁从来没人给他过生日。几天后,老人将放在柜子里的蛋糕仔细切成了八块,自己吃了一块,剩下的分给了村子里的孩子。

后孟桥村村民徐守娥老人左腿患有膝关节骨质增生,右腿股骨头坏死,已卧床六年,家里太穷治不起病,她的儿子去年出了车祸,好不容易救过来,却欠下了20万元的债务。为了还债,60多岁的老伴不得不前往天津打工。“第一书记”隋成志了解老人的苦衷后,四处联系医院,几经协商,获得医院“绿色通道”的帮助。徐守娥顺利住进了医院,并成功进行了左膝关节和股骨头坏死的两次手术。手术成功了,隋成志和徐守娥一家在短暂的喜悦之余却又陷入忧虑,虽然七万多元的手术费已经被医院减免到了三万五千元,可这对这个家庭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隋成志当场给老人捐出一万元钱,又四处奔波申请援助,报销了新农合医疗保险一万七千元,得到无棣县民政局为老人提供的五千元扶助金,最后,老人一家只承担了三千元的治疗费用。(仵延谊)

图为鲁东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与村里的儿童一起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