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胶东师范学校和莱阳师范学校(1946年6月—1958年7月)
胶东师范学校是1946年6月以胶东公学师范部为基础成立的。1950年12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学校。1946—1957年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和建国后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特别是建国后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等师范教育体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来源包括文登、莱阳、胶州及昌潍4个专区的25个县以及青岛、烟台两市,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培养了毕业生2198人(包括初师650人,中师1548人),其中,到小学任教的1595人,到中学任教的138人,到行政机关工作的88人,到军校学习的97人,继续深造的266人,留校工作的10人,为胶东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节 胶东师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一、胶东师范学校的发展
1946年6月,山东省胶东公学师范部改建为胶东师范学校,朱泽甫任校长,郑铭石任教务主任,王学颜任指导主任,杨千任总务主任、史立纯任副主任。前师2个班,后师6个班。9月胶东行署决定,胶东师范学校迁至莱东县朱岚村。1947年春学校迁至牙前县大侯家村,招收后师二级学生2个班,前师一级学生3个班。在大进军的形势下,部分学生转入山东大学就读。1947年秋胶东师范学校迁至海阳县绕圈村,招后师三级学生2个班、前师二级学生2个班,共计400多人,校长由朱泽甫担任。1948年1月胶东师范学校停办。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进入了恢复和较快发展时期。1948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正式批文决定胶东师范学校在莱阳复校,校址在原胶东行署旧址。李国屏任校长,萧道军任教导主任,杨千任总务主任,孔善堂任总务副主任,学校隶属胶东行署教育处。1948年12月6日胶东师范学校正式开学,有6个班222名学生;教职员工总数为44人,其中教师11人,校舍104间,另租民房20余间;图书不足1000册,报纸3种13份;少量仪器、挂图等;钢琴两架,风琴两架及其它乐器一批。1949年秋接收青岛学生122人,在校学生达到369人,教师12人。学校把在校学生划分为普通、数理、文史、艺体四科,实行分科教学。1949年11月王昭仁任教导处副主任,教师增加到24人,教职员工总人数达50人,在校学生8个班383人。图书增加到2042册,购买体育器材及生产用具一批。1950年2月中师三个年级两个班毕业108人。秋季招生4个班,在校生431人。同年,从青岛接收公教人员12人,从浙江省招聘教师6人,从中小学教师中提拔5人,毕业生留校3人,教职员工达到47人。王昭仁任教导主任,史立纯、刘翼飞为副主任。1950年5月4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正式成立。
二、胶东师范学校的规范化建设
胶东师范学校复校时,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1948年夏末,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军队对胶东的进攻。此时莱阳城已被国民党军队严重破坏。学校门窗全被拆掉,校园里弹坑遍地,瓦砾成堆。李国屏校长带领师生员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平整校园、安置门窗。广大师生发扬革命精神,因陋就简,勤俭建校。
在胶东胜利形势下,胶东师范学校在校初中学生因为参军参干,学生成绩分化严重,加之学生生源少,给教学和学校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随着山东各地相继解放,胶东师范学校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力恢复老解放区教育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校长李国屏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亲自向全体教职员工传达中央部委和山东省相关教育文件精神。他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敞开大门,带领教学各部门,结合本校实际,边学习边检查,采取措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948年10月的益都第三次山东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办学的规范化建设要求:第一,必须建立正规制度,建设新型的正规学校。第二,学校过去政治课太多,课外活动太多,不重视文化教育的游击主义倾向必须纠正。规定政治课约占10%,文化课(包括国文、史地、理化、算术等)约占75%,业务课即《新教育概论》、《教学法》、《生活指导》及毕业前最后一个月的实习约占15%。第三,贯彻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学校制定了恢复教育工作计划,确定“积极的方针,稳重的步骤”,重点放在中等教育的恢复上。在教学方面,完善各种教学常规,建立备课、观摩教学、考试等制度。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初级师范工作重点草案》,提出初级师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受到一定的专业训练及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人民教师。草案列出了课程目录,每学年38周,两年共授课1630课时,4周的教育实习。学校相应调整了课程设置和授课计划。学生学习方面,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组织了各种不同的研究学习小组,如政治时事、语文、数学、物理、文娱等,进行课外学习。同时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第四,1948—1950年,在学校管理和组织教学方面,山东省政府召开了一系列教育会议,对学校教育的恢复、规范化建设和办学指导方针等作出重大调整。其中,1948年10月的益都第三次山东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2月的山东省城市教育会议、1949年6月的山东省政府师范会议、1950年4月的山东省中等教育会议等四次会议,对胶东师范的恢复和规范化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