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史回眸 > 正文

第四章 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步(1958年8月—1966年5月)



1958—1965年,是学校专科层次的高等师范教育在起伏中艰辛拓荒的时期。学校高等教育草创的8年间,经历了莱阳办学和烟台办学两个时期。

高等教育办学初期,学校基本设施简陋,干部和教师队伍不齐,同时也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经济困难和当时各种“左”的思潮的干扰。虽然困难重重并曾跌入高等教育“下马”的低谷,但经过8年努力,学校获得了较大发展。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校内发动时,全校已有在校生603人,教职工189人,其中教师90人,讲师10人;并已建成中文、英语两座教学楼,3号、5号、6号三座宿舍楼和一栋学生食堂,校舍建筑面积达1.596万平方米;培养五届全日制专科毕业生742人、进修生200人以及大量函授生和轮训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积累起良好的办学声誉,是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内办学历史最长、社会评价较高的师范专科学校。

第一节 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与创立

EBB1

一、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创建的历史背景

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的创建既是当时国内高等教育“大跃进”的产物,也是莱阳师范学校经过28年深厚历史积淀终于破茧成蝶的结果。

1958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顺利进展的形势下,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6月份结束的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全国教育领域“大跃进”的开始,各地在仓促中创办了大量的高等学校,以适应全面“大跃进”对高等人才的需求。

在全国各行业“大跃进”的影响下,山东省教育厅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第六次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于当年制订了《全省教育工作大跃进“百日奋战”计划要点》。年内,即主要以“中专戴帽”的方式快速新建高等院校36所,其中师范专科学校5所,莱阳师范专科学校正是其中之一。此前山东省仅有高等学校13所,其中高等师范院校2所,此次新建高校数量之多、基础之薄弱、筹备之仓促前所未有,体现出“大跃进”期间社会对加快高等教育建设的“乌托邦”式的热情,并产生了一些负面后果。在这种大背景下,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的创建不可避免地带有仓促上阵的成分,但由于学校高等教育的创办上承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师范部(科)和莱阳师范学校28年薪火相传的历史传统,师范教育的基础扎实,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办学声誉,虽然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上阵仓促,但高等教育创立以后,不仅立得住,而且立得牢。也正因为如此,在1963年山东省进一步进行高等教育调整,大量裁并高校的形势下,当时已搬迁烟台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当时山东省唯一的师范专科学校和仅有的16所高等学校之一。

二、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筹备与创建的经过

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的筹建在仓促中进行。从1958年6月25日启动建校的筹备工作,至当年8月1日学校正式成立,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

6月25日,中共莱阳地委、行署派时任莱阳行署副专员、中共莱西县委第一书记的倪江同志负责筹建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学校筹建领导小组。6月30日,起草了《关于筹建莱阳师范学院的初步方案》,将学校的性质定位为本科层次的新型正规师范学院,学校拟命名为“莱阳师范学院”。后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着手修改6月30日的初步方案,7月23日正式脱稿,形成了《关于筹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初步方案(修正案)》,修改筹建学校的性质为专科办学层次的新型正规的高等师范学校,学校定名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该修正方案详细阐明了筹建学校的专业设置、学制、规模、师资、办学经费、招生、组织机构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8月1日,经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和中共莱阳地委、行署批准,在莱阳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莱阳师范专科学校,校址设在莱阳城内文化街33号,由中共莱阳地委主管,为副厅级单位。9月16日,全校师生员工在莱阳工人俱乐部举行了建校开学典礼,莱阳地委、行署的负责同志和区直机关各大单位的代表纷纷到会祝贺,热烈庆祝莱阳地区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的诞生。9月23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发高等学校印章的通知》(〔58〕鲁二乙字第4884号 )公布颁发给学校木柄铜制印章一枚,印文:莱阳师范专科学校。9月28日,学校行文公布自1958年10月1日起正式启用“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印章。

10月17日,经中共莱阳地委批准,组建中国共产党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委员会,倪江任党委书记,这是师范专科学校历史上的首任党委书记。11月18日,学校迁至原莱阳专区商业学校和莱阳军分区旧址。12月5日,烟台地委〔58〕237号通知公布,经山东省委批准,时任烟台地委宣传部长的鲁有言兼任莱阳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成为师范专科学校历史上的首任校长。1959年3月19日,烟台专员公署〔59〕烟人字第171号通知公布莱阳师范专科学校校委会组成人员,鲁有言任主任委员至此,学校的党政领导班子配齐。

1959年9月3日,经中共烟台地委批准,地委宣传部任命鲁有言为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9月12日,倪江调任莱阳农学院党委书记。鲁有言从此全面主持学校领导工作。

三、首届招生及师资配备

1958年7月23日,《关于筹建山东省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初步方案(修正方案)》对首届专科的专业设置、学制及招生规模、招录方式和师资配备事宜进行了详细论证。根据当时莱阳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师、学生的来源和教学设备基础,拟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各专业各招1个班,每班40人,计160人,学制两年,并计划1959年起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首届新生的招考工作是在8月1日学校正式成立之后进行的,但未能按照预先的计划招生。中文、数学两个专业的招生由山东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统一招考,考试合格的有8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入学69人;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的招生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的指示,由学校从莱阳辖区内的小学教师中自主选拔录取,考录工作在中共莱阳地委、行署的大力扶持下进行,共录取新生86人。合计招生155人,编为四科:中文科、数学科、物理科和化学科。中文、数学两科的生源主要由高中应届毕业生构成,中文40人,数学35人,学制两年;物理、化学两科的生源全部来自区内小学教师,两科各40人,进行速成高等师范教育,称为“专修班”,学制一年。

1959年8月,烟台地委、行署决定,莱阳小学教师进修部归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统一领导。1960年6月24日,学校成立函授部,设函授专科班。学校的办学层次进一步丰富。

师资配备方面,从原莱阳师范学校已有的教师中选拔8名教师任师专教员,其中,刘义轩、孙永年任中文科教员,魏远、李铭新任数学科教员,曹仲敏任政治教员,张国雄任教育学教员,韩永昌任心理学教员,孙振宇任体育教员;另外由山东省教育厅从当年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分配来5名专业教师,高世政任中文教员,赵清沂任数学教员,王至正任物理教员,姚锦麟、李增宝任化学教员,共计13人,师生比1︰12,分配来的教师中不乏有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

当时的办学条件极为简陋。办公室、教室、宿舍全为小平房,室内都是泥土地。学校大门朝西,两边分别挂着“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和“中国共产党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委员会”的牌子。校内道路全为土路,刚栽不久的柳树分立两旁。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学校启动了高等教育办学。

E701

四、莱阳师范专科学校时期的教学与科研

从1958年9月8日首届新生入学到1960年整整两个学年里,莱阳师范专科学校严格贯彻中共中央在当时提出的“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三结合”的教育方针,并特别加强政治教学,通过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育政治思想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科都按照教学改革的精神编制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强调坚持上课的同时,务必保证充分的生产劳动时间。自1958年12月25日起实行5︰1︰1的新制度,即每周上课5天,劳动1天,休息1天。同时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系列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对现有的教材,实行“砍、锲、合、补”的改革办法。以中文科的古典文学为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接受古代文学的精华为纲领,按照“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编选教材,如:删除了《诗经》中《静女》、《将中子》等爱情题材的篇目,增加了《墨子》和《列子》等一些具有民本主义思想倾向的篇目。汉赋、六朝的骈体文在文学史上虽有一定地位,但因属于反现实主义的作品被全部删除。其它科目的教学也坚持做到教学内容为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结合。教学方式方面,一是打破课堂授课为唯一教学形式的旧传统,采取校外上课、聘请校外教师上课和有目的地参观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二是课堂教学采取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重视科研工作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际的结合,成立了30余个研究小组,如细菌肥料小组、糠醛小组、煤干馏小组、水泥小组、纱罩小组、印染小组等。物理科的同学编制了风力降雨器、制造了安培机和流线型演示器等18项教具;化学科制造出萘乙酸、花生皮综合利用等15项产品;数学科制造了经纬仪、编制了万能蒸汽发电机模型;中文科编写了莱阳地区农民起义调查报告,为当地工厂编写了厂史。1959年5月劳动节和青年节期间,学校举行了科研成果展览会,展出科研成果400余件。1960年3月25日,全校师生255人分成15个小组,到工厂、农村开展了历时15天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命。中文科师生组成两个小组分赴产芝水库和水集人民公社,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实际生活,进行文艺创作;化学科帮助莱阳化工厂成功将钾肥中钾的含量提高到5.1﹪,超过山东省要求标准的1.1﹪;物理科帮助莱阳钢铁厂和莱阳动力机械厂试验煤气炼铁获得成功;数学科运用线性规划理论制定了许多生产、调度、规划方案,其中,为烟台专区公路局制定了车辆调度方案41个,有效地解决了烟台市内交通运输紧张的问题,同时还为莱阳城乡人民公社完成了小平水库的设计,引起较大反响。5月,数学科因此被评为代表山东省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的先进单位,学校选送数学科教师魏远出席会议,名单报到省里后,因当时有个特务也叫魏远,怕引起误会,学校改派数学科党支部书记陈寿松出席大会,并在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这是学校创办高等教育以来获得的首项国家级荣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