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史回眸 > 正文

第五章 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6月—1977年7月)



1966—1976年,我国经历了“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就是“文化大革命”。在这场历时10年之久的内乱中,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遭受到严重破坏,教育界更是成为重灾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也未能幸免。10年间,学校历尽劫难,在沉重的政治浩劫中迷乱,党的组织被破坏,老干部和教师受摧残,部分资产流失,停止招生达4年之久。尽管1970年校党委得以恢复并艰难地开展工作,1971年之后也招收了工农兵学员,并举办了各类形式的轮训班,在困境中坚持办学。但整体来看,“文革”十年是学校各项工作屡经磨难的10年,是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受沉重打击和残害的10年,是教育思想被搅乱、是非标准被颠倒的10年。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学校工作

一、“文革”发动,师生员工开始大串连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五·一六”通知。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的大字报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余波所及,烟台师专整个校园躁动不安。10日,中文科学生贴出第一张大字报。6月13日,学校党委决定放开搞文化大革命。几天之内,大字报、大标语层出不穷。6月16日,烟台地委工作组进校,代替校党委工作。19日,省委工作组进校。8月,学校成立了“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无产阶级红卫兵”等大量名号繁多的红卫兵组织。奉上级指示,学校取消期末考试,停放暑假,66届毕业生延期分配,集中力量校内“闹革命”。10月初,省委工作组撤离,学校陷入混乱状态,全校师生员工开始离校大串连。

二、革委会成立,校内夺权

1967年2月20日,在所谓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烟台师范专科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并发布成立宣言。该革命委员会的组成单位是校园内11个造反派组织,革委会委员主要由各类造反派组织的头目组成,他们中有不少人是64级(推迟至68年毕业)、65级的在读学生。该革委会成立之初即将矛头对准校党委和校行政,在全校发动了所谓“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对党委书记兼校长鲁有言、副校长李半农等一些领导干部进行批斗,将他们视为“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他们强行踢开党委,行使领导学校的权力,夺了学校的权,校党委和校行政陷入瘫痪。3月,该革委会受到党委部分成员及干部、教师的抵制,不得不重新改组,按照“三结合”的原则吸收了少量的原党委成员。1967年7月,军(工)宣队进校,学校的派性冲突有所缓和。10月,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了这个“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为学校的权力机关。1968年7月,运行一年的学校革命委员会再次进行改组,此次改组的革委会由22人组成,其中军代表1人、革命干部6人、群众组织代表14人、工人代表1人,并由其中9人组成常委会。此后数年,该革命委员会成为指挥学校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三、复课闹革命与节约闹革命

早在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就联合发出了《关于大、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小学校停止大串连,返校复课闹革命。但此前一年多的停课闹革命已经使学校陷入瘫痪,师生员工四处串连,返校复课困难重重。直到1968年3月15日,烟台师专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搞好复课闹革命的决定(讨论稿)》和《关于进一步节约闹革命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两个文件,师生才逐渐返校,开始复课闹革命,教学工作在混乱中得到部分恢复。

《决定》要求:(一)学校复课,一边教学,一边改革。“横扫派性和无政府主义两大害,肃清复课闹革命的思想障碍,同一切破坏复课闹革命的坏人坏事作不可调和的斗争”。(二)大力复好毛泽东思想之课。在会议、上课及其他集体活动之前做到首先向毛主席致敬,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高唱东方红,学习最高指示。每天两小时的“天天读”是雷打不动的毛泽东著作学习时间,任何人不得随意动用,学习时间各单位停止一切业务活动,不办公、不接待、不打电话,集中精力学习著作。(三)严格上下班制度。(四)遵照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按系统组织大联合的指示精神,各单位一律在革命的原则下,按照教学的班、级、科实行革命大联合。在校革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斗、批、改。(五)立足本校闹革命,节约闹革命,杜绝随意毁坏和盗窃学校财产的行为。

1968年秋,随着66届(含64、65级)407名学生毕业离校,学校已没有全日制在校生,复课闹革命被迫中断。10月25日,校革委组织在校教师去栖霞徐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搞“斗、批、改”。此后两年多,学校的专科教学工作全面停顿。

四、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停顿

从1968年秋66届毕业生离校到1971年3月招收首批工农兵学员的近三年,是学校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停顿的时期。期间,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在校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上级革委的要求,组织教职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大革命”。

1969年3月,学校开始整党工作,并选举了临时校党委,但未获上级部门的批准,试图重建党组织的努力遇阻。7月,组织部分教师到栖霞、荣成、招远搞教育革命,历时1年,在当地办短训班,培训中学在职教师。暑假后,在校内举办短训班。10月,部分教师下工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10月23日,部分教师到乳山县栾家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0年,学校陆续创建了一些工厂和农业基地。5月1日,创建“五七”机械厂,窦锡发任党总支书记兼厂长。9月,物理科创办晶体管厂。11月,在凤凰台前,开辟学农基地。至1971年,学校已建有“三厂一场”,即“五七”机械厂、晶体管厂、氧化镧厂和“五七”农场。

是年9月,学校实行军事建制,各教学科改为连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