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史回眸 > 正文

第七章 本科师范教育的初期探索(1984年1月—1989年12月)



18B20

1984年至1989年,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1984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从此揭开了本科师范教育的序幕。虽然实现了自创办高等教育以来26年的本科梦想,但如何在师专基础上建设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如何完成本科师范教育的培养任务,把学校办成一所既让人民满意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师范学院,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恰逢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建设突飞猛进,面对升格后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大发展的实际要求,学校开始了对本科师范教育的探索阶段。经过6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学校的本科师范教育从此迈进了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节更名烟台师范学院

早在1958年6月30日,学校筹建领导小组起草的《关于筹建莱阳师范学院的初步方案》,就将筹建学校的性质定位为本科层次的新型正规师范学院,学校拟命名为“莱阳师范学院”。但由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升格本科大学的梦想未能实现。此后,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开办本科专业。1961年,学校搬迁烟台伊始,再次做过创建本科专业的努力,可惜1962年学校的高等教育被迫“下马”,“本科办学”计划再次搁浅。1963年,经过进一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学校高等教育重新“上马”,国家经济形势和教育形势好转,校党委又一次启动升格本科教育的准备工作,但仍旧没有成功。“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各方面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本科办学”计划搁浅了10年。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经过拨乱反正、整顿秩序,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升格“师院”的计划再次被校党委提上议事日程。1978年10月,学校根据《烟台地区1978——1985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现有的烟台师专要在二、三年内改办成师范学院”的要求及省文办有关领导的意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向山东省教育厅提出更名申请。1981年9月12日,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调整规划会议精神,学校再次申请更名“烟台师范学院”。1982年,山东省政府以(1982)44号文件级函教育部,申请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

1983年3月25日,学校作为山东省首批整党试点单位,进行了整党工作。在整党的基础上,7月10日召开了学校首届党代会,徐学善同志代表党委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根据中组部、中宣部《关于高等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调整了机关各部门的领导班子,提拔了一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懂教育的教师担任教学单位的领导。8月31日,山东省委批准学校恢复副厅级单位。9月1日,烟台地委任命徐学善同志为学校党委书记,宋萧平同志为校长。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不断优化,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为学校冲刺本科办学及以后的发展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到1983年,学校已有25年高等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设中文、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7个系;教职工468人,其中专任教师218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8人,讲师111人;在校生1376人。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师资队伍阵容整齐、教学科研素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发展用地充足、社会声誉较高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本科教育的条件已经成熟。

1983年9月15日,学校向山东省教育厅再次提出了更名师范学院的请示。11月16日,就学校的基本情况、烟台市区高中教师的结构状况及更名烟台师院的具体教学计划落实情况等问题,向教育部计划司作了详细说明。

1983年12月5日,教育部批复同意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更名烟台师范学院。1984年1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烟台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