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史回眸 > 正文

第十一章 新起点 新篇章(2009年1月—2010年12月)



2009—2010年,是鲁东大学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关键时期,也是鲁东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时期。2009年,是鲁东大学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继召开了2009年度工作会议及党代会、“双代会”、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等7个重要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出台政策、破解难题,确立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2010年,学校成立了六个重要工作推进委员会,以校庆为主线,深化改革,促进突破,全力落实,成功举办了80周年校庆,学校影响力和办学活力进一步扩大;“两个突破”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开启了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新篇章。


第一节 2009:破题之年

2009年鲁东大学全年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廓清思路。经过近80年之建设与发展,鲁东大学已经形成了文理见长、文科更强,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理工渗透、工科发展势头强劲的办学格局,成为一所有较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学;成为一所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文化底蕴,具有10年研究生培养经验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优秀”成绩的综合性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全面建设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摆在学校党委一班人案头的重大问题。

一、“一二三四”发展战略的确立

2009年2月23—25日,学校2009年度工作会议(又称栖霞工作会议)在栖霞市召开,校党委常委及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党委书记毕宪顺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鲁东大学又好又快发展》的报告,提出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个突破’、促进 ‘三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战略构想。7月上旬,在学校召开的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毕宪顺书记在报告中又把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为“一个目标、两个突破、三个转变、四大战略”。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一二三四”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写进鲁东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用以指导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建设与发展。10月下旬召开的党代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坚决实现“两个突破”,大力促进“三个转变”,加快推进“四大战略”,努力推动学校实现科学发展。“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和办学思路的确立,标志着学校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态度更加坚决,行动更加有力。

一个目标: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两个突破:突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突破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调控能力。

三个转变:适应社会需要,在学科和专业结构上从师范性向综合性大学转变;夯实学科基础,在办学层次和定位上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彰显大学本质,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变。

四大战略: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

二、七个重要会议

为进一步廓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栖霞工作会议之后,学校在一年的时间里,又先后召开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工作会议、人才工作会议、教学工作会议、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会议、一次党代会、一届“双代会”等七个重要会议。其中,2个代表大会确定了今后几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重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全校上下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奋斗;5个工作会议则紧扣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着力实现两个突破,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

2009年4月10—11日,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校长李清山作了题为《统一认识,科学谋划,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鲁东大学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新局面》的报告。

会议在总结“十五”以来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建设任务。基本思路是:坚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强化重点、分类建设”的学科建设原则,根据不同建设目标,区分不同类型,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加强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重点学科团队建设,构建符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要求的学科体系。强化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营造科研氛围,优化科研环境,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科技开发并重的科研工作原则,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加强高水平学术团队、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高水平成果产出、高层次科研奖励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力争用5—7年的时间取得较大突破。

党委书记毕宪顺在大会总结讲话中,将本次会议概括为“五个一”:“一次成功的会议”,会议吹响了鲁东大学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奋进的冲锋号角;“一个正确的决定”,会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决定》;“一个亿资金的投入”,今后七年,学校年均投入1500万元,专项用于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一个美好的愿景”,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看到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前景;“一个必然的要求”,要求全校上下抓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放松,出高水平人才、高水平学科、高水平专业、高水平成果。

(二)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工作会议

2009年6月11日,学校隆重召开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工作会议,校长李清山作了《努力开创学校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工作新局面》的讲话,对近几年学校的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工作作了总结与回顾,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一是切实转变“一个观念”,牢固树立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意识。转变从封闭转为开放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改变过去封闭办学、孤芳自赏、自我满足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意识,主动打开校门、走向社会、融入社区、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开放与服务进程,努力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带动学校的大开放、大服务、大发展。二是着力抓好“两个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体系。坚持对国内开放与对国外开放有机结合,积极参与高校竞争与合作,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加强与校友的沟通联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实现“进”“出”协调、相得益彰。三是大力坚持“三个明确”,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的各项任务。明确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的目的,推进学校与地方协调发展;明确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的重点,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明确对外开放与服务社会的保障,营造健康、有序、和谐、宽松的开放与服务环境。

(三)人才工作会议

2009年7月7日,学校召开了建校以来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会上,党委书记毕宪顺作了题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努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理念、指导思想和建设重点。

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以用为本、人才竞争等五个理念。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密围绕学校“一个目标、两个突破、三个转变、四大战略”的办学理念与思路,紧紧抓住“培养、引进、提高”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专业技术、管理和后勤保障三支队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为推动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以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以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以提高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

会议讨论通过了《鲁东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鲁东大学2009—201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鲁东大学教职工进修学习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四)教学工作会议

2009年9月27—29日,学校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在全面总结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学校“一二三四”的办学理念与思路,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内涵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

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切实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全面落实质量工程,强化教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五)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

2009年10月30—31日,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党委书记毕宪顺代表学校党委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鲁东大学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共鲁东大学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定》和《关于中共鲁东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定》。

报告提出了今后几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突出内涵,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使学校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条件;到2020年,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思路是:围绕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这“一个目标”,必须抓住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坚决实现“两个突破”,突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突破财源建设与资源配置,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调控能力。大力促进“三个转变”,适应社会需要,在学科和专业结构上从师范性向综合性转变;夯实学科基础,在办学层次和定位上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彰显大学本质,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变。加快推进“四大战略”,学科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兴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丁瑞忠、王庆、王业兵、丛发滋、毕宪顺、毕崇涛、乔万敏、刘晓华、刘焕阳、刘新海、孙承毅、孙峰华、杜庆君、李清山、李德民、杨传路、杨振光、吴君、沈东、张褔强、周胜良、郑明珍、柳新华、姜茂徐、谭国臣为党委委员。中共鲁东大学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毕宪顺为党委书记,李清山、乔万敏、郑明珍为党委副书记,毕宪顺、李清山、乔万敏、郑明珍、王庆、柳新华、李德民、刘焕阳为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鲁东大学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于京宽、王若罡、亢世勇、吕维萍、乔万敏、孙虎山、孙铭山、张安定、张斌荣、周吉福、赵康生、黄洪民、董永绵为纪委委员。中共鲁东大学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乔万敏为纪委书记,孙铭山、吕维萍为纪委副书记。

(六)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会议

2009年12月18日,学校召开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会议。校长李清山作了题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财经建设,努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报告,党委书记毕宪顺作了重要讲话。

李清山在报告中,从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学校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学校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对下一步学校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第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第二,深化用人机制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第三,深化财经体制改革,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财力效益;第四,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物力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毕宪顺书记在讲话中就下一步学校的人、财、物的管理指出:第一,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处理好四个关系,探索人尽其才的新思路。学校人力资源配置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重点与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引进与培养这样四个关系。第二,建立科学的理财观,抓好四个统筹,研究和实施财经工作新举措。统筹发展、保障和风险控制的关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协调发展;统筹好增收与节支的关系,确保收支平衡;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坚持科学的经营理念,强化四种理念,开创物尽其用的新局面。即强化经营的理念,强化节约的理念,强化资源共享的理念,强化效益效率的理念。

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与财经工作的决定》等7个文件。

(七)鲁东大学第一届教代会暨第一届工代会

2009年12月25日,鲁东大学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听取了校长李清山作的行政工作报告和工会主席张玉禄作的工会工作报告。大会表决通过了第一届教代会常设主席团及其工作机构,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及经费审查委员会及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党委书记毕宪顺在闭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校173名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

校长李清山在《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发展,加快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步伐》的行政工作报告中,总结了五年来学校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分析了当前学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今后几年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

党委书记毕宪顺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大会的成功召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工会、教代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要求。号召全校上下要珍惜大好的发展形势,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全面落实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校八十周年,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拥抱鲁东大学美好的明天。

[1] [2] [3] [4] 下一页